湖南岳麓书院 四首 七绝 新韵 陈玉喜
书院•文明篇<br /><br />第一篇; 湖南岳麓书院<br /><br />湖南岳麓书院 四首<br />七绝 新韵<br /> 陈玉喜<br /><br />麓山书院史闻名,业脉弦歌著卷兴;<br />西岸湘江峰脚堰,学堂古老统传承。<br /><br />石碑院落瓦砖荷,闪烁摧纠人紊阁;<br />弦课不绝学脉诞,六朝建立道林科。<br /><br />曾创西岸静真观,东晋陶庵侃建杉;<br />唐代绵延林燧道,推崇岳麓古学翻。<br /><br />因袭增拓智生骊,李允弘湘请奏西,<br />北宋潜学朱遗洞,书堂岳麓赫闻奇。<br /><br />赏析;<br />岳麓书院,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,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,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,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,每一组院落、每一块石碑、每一枚砖瓦、每一支风荷,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。1988年,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<br />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,学脉延绵。北宋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,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,由官府捐资兴建,正式创立岳麓书院。北宋祥符八年(公元1015年),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,御笔赐书“岳麓书院”四字门额。 嗣后,历经南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,至清末光绪廿九年(公元1903年),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,沿用书院旧址。中华民国15年(公元1926年),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,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。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,并正式对外开放。<br />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,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、历史研究所、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、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。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、硕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。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,千年学脉再次延绵,千年学府再添光辉。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,湖南省旅游胜地,更是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。 <br />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。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,曾建有万寿宫、崇真观等。西晋武帝泰始四年(268年)麓山寺创立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。六朝建道林寺。唐代马燧建“道林精舍”。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“思儒者之道”,在麓山寺下,“割地建屋”,建起了“以居士类”的学舍,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“因袭增拓”而诞生的。 咸平四年(1001年),李允则请奏书,诏赐诸经释文,义疏,史记,玉篇,唐韵,赐建湘西书院。北宋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,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,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。<br />
页:
[1]